DDTL 抑制剂包括一系列能够直接或间接抑制 DDTL 蛋白功能的化合物。虽然目前可能还没有专门针对 DDTL 的直接抑制剂,但这些化合物为通过间接手段调节 DDTL 活性的潜在策略提供了启示。DDTL 主要参与血红素解毒途径,对包括疟原虫和某些真菌在内的各种病原体的生存和毒性至关重要。因此,干扰血红素代谢并破坏造血素形成的阿莫地喹、伯氨喹和羟氯喹等化合物会通过改变 DDTL 底物的可用性来间接影响其功能。
此外,双硫仑和对乙酰氨基酚等化合物可能会分别与半胱氨酸残基形成共价键或作为酶的底物,从而抑制 DDTL。这些相互作用可能会破坏 DDTL 的原生构象或导致酶失活,从而干扰其催化活性。此外,氟康唑和阿苯达唑等抗寄生虫药物可通过干扰血红素代谢间接抑制 DDTL,特别是在依赖血红素生长和生存的真菌和寄生生物中。总之,这些抑制剂为进一步探索 DDTL 的生化和生理作用提供了宝贵的途径。
関連項目
产品名称 | CAS # | 产品编号 | 数量 | 价格 | 应用 | 排名 |
---|---|---|---|---|---|---|
Amodiaquine | 86-42-0 | sc-207282 | 10 mg | ¥3858.00 | 1 | |
阿莫地喹是一种抗疟药物,有可能通过干扰血红素代谢间接抑制 DDTL。它能干扰疟原虫血红素降解过程中产生的解毒副产物--造血素的生成,这可能会影响参与血红素解毒途径的 DDTL 的功能。 | ||||||
Disulfiram | 97-77-8 | sc-205654 sc-205654A | 50 g 100 g | ¥587.00 ¥982.00 | 7 | |
双硫仑是一种抑制酒精的药物,它可以通过与蛋白质结构中的半胱氨酸残基形成二硫键来抑制 DDTL。这种共价修饰会破坏 DDTL 的原生构象,影响其对血红素或其他底物进行解毒的催化活性。 | ||||||
8-(4-Amino-1-methylbutylamino)-6-methoxyquinoline | 90-34-6 | sc-483239 | 1 g | ¥4062.00 | 1 | |
抗疟疾药物伯氨喹可通过干扰血红素代谢间接抑制DDTL。与阿莫地喹类似,伯氨喹会破坏血红素铁氧蛋白的形成,从而改变血红素解毒途径,而DDTL在解毒途径中发挥着作用。 | ||||||
Acetaminophen | 103-90-2 | sc-203425 sc-203425A sc-203425B | 5 g 100 g 500 g | ¥451.00 ¥677.00 ¥2144.00 | 11 | |
对乙酰氨基酚是常用的止痛药和退烧药,它可以作为 DDTL 的底物,从而抑制 DDTL。对乙酰氨基酚经 DDTL 代谢后可能导致酶失活或形成有毒代谢物,从而干扰其正常功能。 | ||||||
Diclofenac Sodium | 15307-79-6 | sc-202136 sc-202136A | 5 g 25 g | ¥451.00 ¥1410.00 | 4 | |
双氯芬酸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它可以作为 DDTL 的底物,从而抑制 DDTL。与对乙酰氨基酚类似,DDTL对双氯芬酸的代谢可能导致酶失活或形成有毒代谢物,从而干扰其正常功能。 | ||||||
hydroxychloroquine | 118-42-3 | sc-507426 | 5 g | ¥632.00 | 1 | |
羟氯喹是一种抗疟疾和免疫调节药物,可通过干扰血红素代谢来抑制DDTL。其作用可能会破坏血红素氧化铁的生成,从而导致DDTL起作用的血红素解毒途径发生变化。 | ||||||
Fluconazole | 86386-73-4 | sc-205698 sc-205698A | 500 mg 1 g | ¥598.00 ¥948.00 | 14 | |
抗真菌药物氟康唑有可能通过干扰血红素代谢间接抑制 DDTL。氟康唑对血黄素形成的干扰可能会影响参与血红素解毒途径的 DDTL 的功能,从而影响依赖血红素生长和生存的真菌细胞的活力。 | ||||||
Quinidine | 56-54-2 | sc-212614 | 10 g | ¥1151.00 | 3 | |
奎尼丁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可能通过干扰血红素代谢间接抑制 DDTL。与伯氨喹和阿莫地喹类似,奎尼丁也会干扰血色素的形成,这可能会导致 DDTL 在其中发挥作用的血红素解毒途径发生改变。 | ||||||
Albendazole | 54965-21-8 | sc-210771 | 100 mg | ¥2358.00 | 1 | |
阿苯达唑是一种抗寄生虫药物,有可能通过干扰血红素代谢间接抑制 DDTL。阿苯达唑的作用可能会破坏血色素的形成,从而导致 DDTL 在其中发挥作用的血色素解毒途径发生改变,特别是在易受血色素毒性影响的寄生生物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