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 published: 2025-9-8

021-6093-6350

SCBT Portrait Logo
Seach Input

arginase II 抑制因子

常见的精氨酸酶II抑制剂包括但不限于BEC、盐酸盐、N-ω-羟基-L-正精氨酸二乙酸盐(CAS 189302-40-7)、贝扎贝特(CAS 41859-67-0、二氟甲基鸟氨酸(CAS 70052-12-9)和辛伐他汀(CAS 79902-63-9)。

精氨酸酶II抑制剂包括多种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酶活性的化合物,每种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Nω-羟基-L-精氨酸和L-精氨酸等直接抑制剂通过与精氨酸酶II的天然底物L-精氨酸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有效阻断精氨酸酶II。这种抑制模式直接损害精氨酸酶II的催化功能,凸显了该酶底物的特异性和靶向干预的潜力。同样,L-赖氨酸和L-鸟氨酸作为竞争性抑制剂,与精氨酸酶II结合,阻碍其处理L-精氨酸的能力。这些化合物证明了底物竞争作为抑制精氨酸酶II活性的策略的有效性。

相比之下,贝扎酯、DFMO、西地那非、辛伐他汀、洛沙坦、地塞米松、阿司匹林和卡托普利等化合物通过不同的生物途径间接调节精氨酸酶II的活性。贝特塞布特(Bezafibrate)是一种PPAR激动剂,可影响脂质代谢,从而影响精氨酸酶II的表达。DFMO(二氟甲氧基苯甲酰)可靶向鸟氨酸脱羧酶,影响多胺合成,间接改变精氨酸酶II的功能。西地那非(Sildenafil)通过增强一氧化氮信号,为降低精氨酸酶II活性提供了另一种途径。辛伐他汀(Simvastatin)等他汀类药物会影响内皮功能,从而调节精氨酸酶II。心血管药物(如洛沙坦和卡托普利)会改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从而间接影响精氨酸酶II的活性。抗炎化合物(如地塞米松和阿司匹林)会影响炎症途径,从而调节精氨酸酶II的活性。这些抑制精氨酸酶II的多种方法凸显了该酶的复杂调节机制以及多种调节其活性的途径。

Items 11 to 11 of 11 total

展示:

产品名称CAS #产品编号数量价格应用排名

Captopril

62571-86-2sc-200566
sc-200566A
1 g
5 g
¥542.00
¥1004.00
21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间接影响精氨酸酶 II 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