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病毒引起风疹,也称为流行性玫瑰疹、德国麻疹、自由麻疹或三天麻疹。风疹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呼吸道传播,该疾病的症状通常很轻微,以至于发作时可能未被发现,因此诊断很困难。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可发生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的孕妇的发育中的胎儿中,导致严重的出生缺陷。虽然衣壳的磷酸化状态不会直接影响病毒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率或病毒颗粒的组装和分泌,但衣壳上磷酸盐的存在对病毒复制的早期事件至关重要,最可能是病毒颗粒去衣壳和/或核衣壳解体。
仅限研究使用。不适用于诊断和治疗用途。
Alexa Fluor® 是Molecular Probes Inc., OR., USA的商标
LI-COR®和 Odyssey® 是LI-COR Biosciences的注册商标
Rubella Virus capsid protein 抗体 (10A1) 参考文献:
- 风疹病毒外壳蛋白诱导转染的 RK13 细胞凋亡。 | Duncan, R., et al. 2000. Virology. 275: 20-9. PMID: 11017784
- 风疹病毒囊壳蛋白介导的复制子复制增强和突变体拯救分析。 | Tzeng, WP., et al. 2006. J Virol. 80: 3966-74. PMID: 16571813
- 风疹病毒外壳蛋白磷酸化事件分析:在早期复制事件中的作用。 | Law, LJ., et al. 2006. J Virol. 80: 6917-25. PMID: 16809297
- 风疹病毒外壳蛋白抑制线粒体输入。 | Ilkow, CS., et al. 2010. J Virol. 84: 119-30. PMID: 19846524
- 风疹病毒外壳蛋白的溶解度随 pH 值的变化而改变。 | Mauracher, CA., et al. 1991. Virology. 181: 773-7. PMID: 2014651
- 风疹病毒囊蛋白结构及其在病毒组装和感染中的作用。 | Mangala Prasad, V., et al. 2013.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10: 20105-10. PMID: 24282305
- 风疹病毒帽状体蛋白短的自身相互作用 N 终止子区域对于帽状体蛋白和非结构 p150 蛋白的协同作用至关重要。 | Sakata, M., et al. 2014. J Virol. 88: 11187-98. PMID: 25056903
- 风疹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显示出异常高的 G/C 含量。 | Takkinen, K., et al. 1988. J Gen Virol. 69 (Pt 3): 603-12. PMID: 3351478
- 风疹病毒外壳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识别β细胞抗原。 | Karounos, DG., et al. 1993. J Immunol. 150: 3080-5. PMID: 8454875
- 病毒粒子的形成不需要风疹病毒外壳蛋白的二聚化。 | Lee, JY., et al. 1996. Virology. 216: 223-7. PMID: 8614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