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毒素 A 抗体 (7811) 是一种小鼠单克隆 IgG1 抗体,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白喉杆菌的白喉毒素 A。白喉毒素 A 在白喉杆菌的致病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白喉毒素 A 可导致白喉的严重后果,包括抑制宿主细胞的蛋白质合成。白喉毒素 A 通过催化 ADP 核糖基化和随后使延伸因子 2(eEF-2)失活来实现这一目的,而延伸因子 2 对真核细胞的翻译过程至关重要。白喉毒素 A 的结构由一个 Y 型分子组成,分为三个不同的结构域:一个催化结构域(片段 A),呈 α + β 折叠结构;一个跨膜结构域,由九个 α 螺旋组成,可促进 pH 触发的膜插入和转移;以及一个受体结合结构域,形成一个具有果冻状拓扑结构的扁平 β 管。这些结构域的复杂设计使白喉毒素 A 能够有效地穿透宿主细胞,并突出了白喉毒素 A 作为旨在中和毒性作用的治疗干预靶点的潜力。抗白喉毒素 A 抗体 (7811) 是研究人员研究白喉机制以及白喉毒素 A 与宿主细胞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宝贵工具。
仅限研究使用。不适用于诊断和治疗用途。
Alexa Fluor® 是Molecular Probes Inc., OR., USA的商标
LI-COR®和 Odyssey® 是LI-COR Biosciences的注册商标
Diphtheria Toxin A 抗体 (7811) 参考文献:
- 了解白喉毒素的作用模式:透视 20 世纪的进展。 | Collier, RJ. 2001. Toxicon. 39: 1793-803. PMID: 11595641
- 使用E-选择素启动子靶向激活内皮细胞的A链白喉毒素转录。 | Maxwell, IH., et al. 2003. Angiogenesis. 6: 31-8. PMID: 14517402
- 毒176减毒白喉毒素A链编码序列的克隆、序列测定和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 | Maxwell, F., et al. 1987. Mol Cell Biol. 7: 1576-9. PMID: 3110596
- 抗白喉毒素A细胞系能够稳定生产并评估DTA编码慢病毒。 | Lange, MJ., et al. 2019. Sci Rep. 9: 8985. PMID: 31222087
- 使用光开关转基因系统结合多功能纳米颗粒递送系统进行时空可控的白喉毒素表达,用于靶向黑色素瘤治疗。 | He, M., et al. 2020. J Control Release. 319: 1-14. PMID: 31838205
- 通过CRISPR/Cas9介导的同源重组,在AAVS1基因座中产生携带可诱导DTA表达盒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系(SMUDHe010-A-1B)。 | Qiu, B., et al. 2024. Stem Cell Res. 74: 103283. PMID: 38103335
- 表达白喉毒素A的Tat依赖性条件复制腺病毒,用于特异性杀死HIV-1感染的细胞。 | Ni, F., et al. 2024. Mol Ther. 32: 2316-2327. PMID: 38734901
- 白喉毒素两种无毒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CRM45 和 CRM197。 | Giannini, G., et al. 1984. Nucleic Acids Res. 12: 4063-9. PMID: 6427753
- CaaX标记白喉毒素A片段法尼基化作为细胞质转移的测量方法。 | Falnes, PO., et al. 1995. Biochemistry. 34: 11152-9. PMID: 7669773
- CRM 228白喉毒素A链中导致酶活性丧失的单个氨基酸替代的鉴定。 | Johnson, VG. and Nicholls, PJ. 1994. J Bacteriol. 176: 4766-9. PMID: 8045910